ARTICLES/文库
从IB语言考试看如何指导孩子正确阅读
2016-07-24 • 10083IB DP课程是高中阶段最后两年11和12年级的国际预科课程,它的language A的考试相当于我们中国本土的语文考试。
既然IB DP Language A母语课程是高中11,12年级的内容,那它与小学阅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铺垫,为将来的初高中学习打基础。如果能够提前了解到初高中学习中要掌握哪些的语言知识,那对家长、老师都有很多帮助。而且,语言学习,需要时间积累,不断的去练习然后才能看到成果。如果您的孩子以后不选择IB国际课程,也没有关系。因为它剔除了国内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大家了解之后,可以更好的帮助您的孩子完善语言阅读。
1、IBDP Language A 语言考试介绍
这张图片是关于IBDP Language A考试的一个介绍。和高考语文不同之处在于:高考语文是一考定终身。而IBDP的语言类考试分了三大块:第一块是笔试,也就是上图中的试卷一和试卷二,闭卷考试,三小时之内完成,占整体考试45%;第二块是文学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两部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写出一篇论文,占整体考试25%;第三块是口头表达,占整体考试30%。这样一来,学生减轻了很多压力。
这三部分考试内容,有一个共性:对某一个文学作品进行评价。首先,评价的时候要求你即读即评,限时写作;第二,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自圆其说;第三,要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意见,比较有趣的是,观点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中第三点非常重要,因为,从小到大在阅读教学中非常缺乏的就是让孩子阐述自己的意见,试问到了高中,学生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考试呢?
2、IBDP Language A 语言课程介绍
IBDP母语的文学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优美地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理解人类状况、表达各种观点、有效表达交流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广泛的阅读材料──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劝说文、博客、影视、连环画、广告、书信等文本的详细阅读,理解文本的主旨、形式、讯息、意象和韵律等语言的特色,发现各种体裁在有效应用语言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深入考察文本的能力,掌握文学的现象、方法,藉助它们提出一种解释、製作一件艺术品或者来解决一个问题。通过文本的阅读与学习,理解作品内容,发现某些特定的思想观点,理解某种理论或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白这种思想观点与人类好奇的永恒问题相关,能跨越文化背景、跨越地域空间进行有效地交流。 这样就说明学生们掌握了这一学科的知识。
关于IB DP Language A文学课程介绍,相信大家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它着重于怎样运用语言去表达。我们都知道口头表达的交流其实是最粗浅的一个方式,语言表达体现在方方面面。生活中,我们要通过语言交流,工作中,我们的语言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文本、邮件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现今国内的语言教学,首先还是以写作为主。关于语言的运用表达没有太多的涉及,缺乏实用性。另外一个就是思维,国内的语言教学忽视对思维的训练,思维方式是从小就应该培养的。但往往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缺乏很多,孩子的一个思维方式可能在成人眼里觉得非常奇怪那我们就不去承认他,但其实这就是还处在启蒙时期的思维方式的体现。
3、小学阶段需要了解的文学体裁
诗歌(古诗,儿童诗,现代诗)、小说、戏剧、散文、议论文、应用文、神话(mythology)、民间传奇(folk legend)、自传(autobiography)、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s)、游记(travelogues)、讽刺小品(寓言故事)、演讲辞(speeches)、口头传说(oral traditions)。
通过上面可以看到,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的文学题材还是比较多的。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孩子会学不过来,但是其实不用过于担心,比如小说,您可以从中节选出某一章节或几页的内容让孩子了解就可以了。这里面小说、戏剧、散文和议论文,是安排在四五年级的年龄阶段,太早的话学生可以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和接受,所以放在四五年级更为稳妥。
4、家长应选择哪些书籍给孩子阅读
介绍了很多IBDP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我们终于可以言归正传,说一下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选择各种不同故事体裁和题材的书籍给孩子欣赏。
鉴于国内专为孩子写的故事书籍不是很多,可以选择一些国外选秀的翻译版本的书籍给孩子阅读
有时家长要跳出只让孩子阅读书籍的框架,给孩子多看一些视觉文本的内容。要让孩子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使用语言,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时无刻离不开语言。哪些视觉文本呢?广告(advertisement)、艺术作品(works of art 、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戏剧解说(dramatic interpretations)、图画小说 ( graphic novels)、明信片(post cards)、动画片(animations)、卡通片(cartoons)、漫画(comics)、 电影(films)、音乐剧(music videos)、视频剪辑(video clips)、图形(graphs)、 表格(tables )、图标(diagrams)、传单(leaflets)、 海报(posters)、电视节目(television programs)等。
我相信各位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西方的孩子长大以后参加工作,他们要做一些文本的介绍、讲述、展示时,表现能力往往比国内的孩子强,追根到底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涉及到那么多视觉的东西,他不知道原来语言可以通过视觉文本,来帮助他展示自己表达的东西。
试想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能力,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那当他长大后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去完成一个文本介绍的时候他能否运用这方面的能力来帮助他?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现在从小就让孩子了解这些东西,长大之后他需要的时候,这些东西马上就可以反映出来拿来运用。对孩子将来的工作、生活,是大大有帮助的。
5、如何正确指导孩子阅读
接下来说一下,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指导孩子阅读书籍。家长在指导阅读书籍之前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孩子的阅读目的是什么?这可能和我多年在国际学校的工作有关,我深刻的体会到,做很多事情之前我都会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去想怎么做。这和国内的教育是完全不同。从小到大我接受的教育就是,你不用知道为什么要你做,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
单从语言发展的视角来看的话,其一、丰富孩子的词汇,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其二、让孩子接触不同题材的文章和书籍,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刻刻离不开语言,语言的魅力和重要性;其三、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忽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我深信,只有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我们才能做的更好,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教我们的孩子。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采取的手段、方法都是枉然的,所以,首先了解为什么让孩子阅读,阅读仅仅是为了提高他的口语表达能力么?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只是在孩子十几年的学校生涯中较为主要的任务。但是我们不要忽略学生阶段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时间,更长的时间里,应该是属于他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去使用语言,所以我觉得,帮助孩子阅读前了解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更顺利的度过学习生涯,目的是培养他们用语言进行思维,培养他们如何运用语言来帮助为人处世和工作表达上。
家长指导阅读的误区:
1)只帮孩子挑选书籍,不指导或陪同孩子一起阅读。
2)让孩子阅读书籍后,摘抄好词好句 或写读后感,导致孩子为了摘抄而摘抄,失去了意义。绝大多数孩子非常讨厌写读后感,从而抵触阅读书籍。
给孩子选择书籍之后更要指导孩子如何阅读,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
我们要指导我们的孩子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寻找她们认为的好词好句(不是我们成人认为的),这就需要家长在一开始需要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是一段话或一页,然后问问孩子一些帮助理解内容的问题,多问一些为什么,问问他有什么词语不理解的,(这里涉及到,要教孩子如何从上下文或有图片上猜出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孩子用这些词来口头造句。阅读对孩子丰富词汇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有语境的优势”,也就是说在语境下出现的词汇,更容易让孩子记忆并掌握如何去使用这个词汇。所以以前期家长的参与和投入的时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陪同一起阅读,这样到了高年级孩子就能自主地阅读书籍和文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在您开始指导孩子阅读的前一两年里,我认为至少是一年里,是需要您花一定的时间去陪同他一块阅读的,这点很重要。因为有些孩子,可能一开始并不能接受安静的去阅读,这是家长需要起到指引的作用,告诉他通过阅读的声音、内容来吸引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能够安静的坐下来看一页、两页,到最后他在某一天、某一个时间段自己阅读三、四页,甚至更多。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您的孩子就慢慢喜欢上了阅读,你也就不需要陪伴自您的孩子身边,在他阅读完之后,问问她读了哪些东西?了解了哪些东西?从陪读阶段转换到谈心的阶段。同时孩子在阅读当中表达的观点,您可以了解孩子对某些事物的一些想法,从而帮助您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等等。我们也知道,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不愿意和家长进行一些深层次的交流。
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很弱的。通过这样的交谈,他会非常愿意和你讲他的心里话。也就是说书籍其实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一个桥梁。
6、为孩子创造展示平台,提高阅读积极性
家长可以在家里,用一堵墙或某一个空间来设计一个区域,让您的孩子把阅读过书籍后的一些作品展示出来,可以是图画或是自己介绍的一些作品。也可以是在91reading上的阅读数据图表,打印出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历程,以此来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